欢迎光临课程概况-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概况 >> 历史沿革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发展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受到重视,课程也持续得到发展,并且在华南地区乃至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1.起步和逐渐正规化教学阶段:1983由植保系的植物生理教研室和林学系的树木生理教研室组成植物生理教研室,是刚组建的农业生物系的核心机构。植物生理学面向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开设,由我校老一辈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李明启教授、农业生物系主任肖敬平和陈升枢教授以及讲师以上人员主讲,建立了教授示范授课、讲师试讲制度,并开设植物生理实验课,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课程教学逐步走向正规,至1990年已成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科研项目甚少,教师们的主要精力投放在课程教学上,教学形式以板书为主,配合部分挂图。


   2.新一代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时期:上世纪90年代初,由农业生物系组建生物技术学院之际,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问题,大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步入退休,王晓峰、卢少云、钱春梅、黄旭明、庞学群、刘伟、叶蕙和陈建勋等一批年轻的植物生理博士和硕士补充到教学队伍中,这些年轻的教师们在老一辈教师的帮助和带领下,从助教、课堂辅导和带实验课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向讲台。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换重点和难点的授课心得,将胶片、幻灯、投影等当时的先进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身任院长的王晓峰老师,在课堂教学互动的探讨方面做出表率,深受学生的欢迎。王晓峰和陈建勋老师主编、全体成员参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将一些在植物生理领域的新的实验项目引入实验课的教学,并在校级教改课题的支持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王晓峰参编《现代植物生理学》教材于2002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研室将一些教学经验以教改论文的形式发表。教研室鼓励年轻老师进一步深造,王晓峰、卢少云和庞学群等先后出国访问或攻读博士学位,刘伟、叶蕙和钱春梅等多位老师攻读在职博士。教学团队还深刻意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创造条件开展科研,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截至2004年,实现了多年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的突破,发表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3.课程教学完善和提升时期:从2004年至今,课程走向完善和提高。课程选用华南师范大学主编的普通高等教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为主要教学用书,教学努力扣紧我校各农科与生物学科专业,寻求具我校乃至华南地区农业特色的植物生理学教学。随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课程的内容日新月异,学院引进植物信号转导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归国人才--陶利珍教授加入教学团队,除庞学群学成回国,教研室还吸收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的王曼、刘慧丽和张雪莲等博士以适应课程内容不断加深与拓宽。在这个阶段,我校招生人数迅速增长,给教学带来新的一个挑战,如何适应和保证大班教学的质量。教研室从教学的基础环节做起,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大纲、集体编写教案,集体编写课件、共享教学资源、编写习题和思考题等辅导材料,多位教师积极申报校级或院级教改课题,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如引入知识点历史回顾、课堂讨论、习题讲解、改进实验项目和外出参观教学基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一定的成效,近几年学生评价较好,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刘伟教授主编,庞学群、卢少云、张雪莲等参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农林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另外,该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国家级课题近10项。陶丽珍教授为科技部973项目研究骨干,于2011年在Plant Cell刊物(影响因子10.5)发表论文;整个教学团队发表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接近5篇,在讲授植物生理学的前沿知识方面具有优势。